本文作者:张秋航,医院;本文发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03):-.;本文转载自医脉通网站,转载已获得授权。

内镜颅底外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人们从认识该项技术到掌握再到广泛应用于颅底病变的临床治疗仅短短20余年,但是在这迅速发展的20余年间,内镜颅底外科技术不断带来惊喜、不断拓展思路、不断向更广泛的颅底区域延伸。近10年是内镜颅底外科医师克服学习曲线后逐渐走向成熟的10年,是内镜颅底外科技术得以普及的10年,也是内镜颅底外科向颅底所有区域拓展的10年。

1.内镜

颅底外科已经涉及颅底所有区域由于颅底的解剖学特征,内镜颅底手术开始应用于颅底中线病变的治疗,鞍区是最早采用经鼻内镜手术的颅底区域。年,法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Jankowski等首次采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垂体瘤;其后,新加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Sethi等(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Carrau和神经外科医师Jho(年)、意大利神经外科医师Cappabianca等(年)、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张秋航等(年)先后开展了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均是内镜颅底外科的开创性里程碑事件。

至21世纪初,内镜颅底外科不仅用于视神经减压术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而且延伸至鞍内颅咽管瘤、脑膜瘤、颅内囊肿以及鞍区恶性肿瘤的切除。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鼻内镜颅底手术已经成为垂体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和主流手术入路。前颅底是内镜下经鼻入路较易到达的区域,重要解剖结构较少,手术相对安全,因此,继经鼻内镜鞍区手术获得成功后,前颅底成为第二个尝试的颅底区域。年,Jho和Ha以及Cook等采用单纯经鼻内镜手术分别切除2例前颅底和3例鞍结节脑膜瘤,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Batra等分别对内镜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结果进行比较,与7例传统颅面联合入路手术患者相比,9例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患者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虽然二者生存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内镜下经鼻入路具有视野良好、无面部切口、保留局部解剖结构完整等优点,是传统颅底手术所不可比拟的。

-年,张秋航研究团队将内镜下经鼻入路前颅底肿瘤切除术和颅底重建践行为内镜下经鼻入路处理前颅底病变的成熟手术入路和术式,可以治疗包括嗅神经母细胞瘤、脑膜瘤、鳞状细胞癌等所有良性和恶性前颅底肿瘤,并可同期进行前颅底重建、切除前颅底异物和处理炎症性病变。

此外,单纯内镜下经鼻入路还可以用于治疗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斜坡作为颅底中线区域,也是继内镜下经鼻鞍区手术获得成功后涉及的另一区域。其中,脊索瘤和鼻咽癌为斜坡最常见的肿瘤。尽管大多数临床医师仍认为鼻咽癌对放射治疗敏感,但有文献报道,伴颅底骨质破坏的鼻咽癌单纯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30%,而伴脑神经症状者5年生存率仅为7%。

笔者认为,斜坡肿瘤应以外科手术为主。然而,由于斜坡位置较深,且周围毗邻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基底静脉丛、岩上窦、岩下窦及第Ⅲ~Ⅵ对脑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故术中显露和切除病灶十分困难,目前该区域病变对神经外科医师仍是挑战。经传统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切除斜坡肿瘤,因创伤大且术中易损伤重要神经血管,难以达到全切除。

随着各种角度硬性内镜的应用和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进步,其视野良好、可以清晰辨认深部解剖结构、显露和处理病变范围广泛、微创、并发症少以及病死率低等优点不仅克服了上述传统手术入路的不足,且逐渐显示出内镜下经鼻入路处理复杂颅底病变的能力和优越性。

年,张秋航等发表关于斜坡的解剖学研究。年,Jho和Ha在尸头斜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切除4例斜坡肿瘤;-年,张秋航研究团队又报告9例经鼻内镜斜坡脊索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通过术中内镜下清晰放大的图像、术中导航系统和术后影像学证实肿瘤全切除,笔者认为内镜下经鼻入路可以成为治疗斜坡肿瘤最佳的外科手术方法。

翼腭窝和颞下窝是继斜坡后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拓展的颅底区域。经上颌窦入路和经侧方颞下窝入路是传统到达上颌窦后的手术入路,尽管术野显露较好,但面部、上颌及听力损伤较大,并非处理该区域良性病变的理想手术入路。随着内镜颅底手术范围的不断延伸,内镜下处理翼腭窝和颞下窝病变的可能性已逐渐引起







































白癜风能自愈吗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cqwpz.com/kcyzl/113313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