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血管瘤

血管瘤为脉管组织良性肿瘤之一,鼻及鼻窦为血管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中年,近年儿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鼻及鼻窦血管瘤可分为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前者约占80%,好发于鼻中隔,后者好发于下鼻甲和上颌窦内。

血管瘤的病因至今不清,可能与胚胎性组织残余、外伤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

鼻腔毛细血管瘤由多数分化良好的毛细血管组成,多较小而有蒂,色鲜红或暗红,外形圆或卵圆,桑葚样,质软有弹性,易出血。海绵状血管瘤由大小不一的血窦组成,瘤体常较大,多发生于上颌窦自然开口区,呈出血性息肉状突出于中鼻道。鼻窦海绵状血管瘤长大后,可压迫窦壁,破坏骨质,侵及邻近器官;肿瘤向外扩展引起面部畸形、眼球移位、复视及头痛等症状。

鼻出血反复发作,每次出血量不等,出血侧鼻腔进行性鼻塞。肿瘤较大可压迫致鼻中隔偏向对侧,进而双侧鼻塞;继发感染者鼻腔有臭味。出血多者继发贫血,严重者可致休克,死亡者少见。肿瘤向后突入鼻咽部可造成咽鼓管阻塞,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瘤体生长较大后可致面部隆起、眼球移位等类似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鼻腔及影像学检查,可诊断。不主张诊断性穿刺。CT或MRI可显示单侧鼻腔或鼻窦软组织肿块,伴局部骨质吸收,鼻腔外侧壁内移。增强扫描肿块显影明显加强。海绵状血管瘤可使患侧鼻窦扩大,骨质吸收并伴面部畸形时,易与上颌窦恶性肿瘤混淆,有时需经上颌窦探查确诊。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很难与血管瘤鉴别,即便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偶尔也会难以区分两者。

手术切除为主。鼻中隔前下方,小血管瘤,应包括瘤体及根部黏膜一并切除,再作创面电凝固,以防复发,或者用YAG激光碳化。

鼻窦内,尤其是上颌窦内肿瘤,依据瘤体位置、大小,可采用经鼻内镜手术开放上颌窦,可完整切除肿瘤。也可采用Galdwell-Luc手术、Denker切口或鼻侧切开术式。为减少术中出血,对肿瘤较大者术前可给予小剂量放疗或硬化剂注射;术前经行选择性上颌动脉栓塞术,也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

五、脑膜瘤

脑膜瘤原发于残留在脑神经鞘膜的蛛网膜细胞,又称蛛网膜内皮瘤,为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鼻部者较少见。多发生于颅内,向下可扩展入鼻及鼻窦内,但较少见。原发于颅外的脑膜瘤少见,常见于眼眶、颅骨、头皮、中耳、颈部等处。原发于鼻及鼻窦者更罕见,上颌窦、额窦、筛窦、嗅沟及鼻咽部等部位可发生,病因不明。

脑膜瘤按组织形态可分为:①脑膜上皮型脑膜瘤:瘤细胞大,边界清楚,胞质丰富,淡嗜酸性,呈细颗粒,瘤细胞呈巢状,其间有血管丰富的间质。②砂粒体型脑膜瘤:梭形细胞呈漩涡状排列,其中心透明变性。透明物质钙化,形成同心层砂粒。③纤维细胞脑膜瘤:发生于蛛网膜结构组织。④脉管型脑膜瘤:瘤体呈海绵状。血管内覆以肥大细胞。⑤骨软骨母细胞型脑膜瘤:与上皮型相似。

多为青少年,发展很缓慢,常可2~3年无症状。肿瘤长大后,形成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出现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丧失、头痛等症状。鼻窦脑膜瘤常破坏骨壁侵入鼻腔、相邻鼻窦及眼眶,导致面部畸形、眼球移位及视力下降等。

鼻嗅沟脑膜瘤,可侵犯筛板突入颅前窝,压迫额叶。肿瘤圆形而光滑,质硬如橡皮,色白或灰白,似息肉,有包膜,且易剥离。

根据病史、症状和检查,应考虑本病。X线片上可见呈弧形边缘的浓密阴影,临床易误诊为鼻息肉、上颌窦囊肿或骨瘤、血管瘤、脑膜脑膨出等。CT片对判断骨质破坏情况有益,MR对颅内有无肿瘤、肿瘤大小和范围更清楚。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

本病对放射线不敏感,治疗原则应手术彻底切除,否则易复发。限于鼻腔及鼻窦的肿瘤,可采用鼻内镜下切除肿瘤,也可采用鼻侧切开术。若肿瘤已侵犯颅前底或颅底脑膜瘤向鼻及鼻窦扩展者,可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分别处理颅内及鼻和鼻窦肿瘤。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cqwpz.com/kcyzl/11324247.html
当前时间: